2024年春季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(教師招聘面試可用)《古代詩歌五首》說課稿 《古代詩歌五首》說課稿《古代詩歌五首》說課稿一、說教材《古代詩歌五首》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四篇課文。</p>
這一單元要求在描寫的景物中體悟情感,在對自然的審美體驗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(yǎng)。
這五首古代詩歌,都是寫景抒情、托物言志的佳作。
學習詩歌,就要通過品讀優(yōu)美語言,吟誦涵泳,熏陶感染,積累詩文語句、積聚審美情趣。
二、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點:通過朗讀品味詩歌的意境。
教學難點:掌握托物言志這一表現(xiàn)手法,并體悟其表達效果。
三、說教法新的課程標準主張“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,培養(yǎng)語感,發(fā)展思維”。
我認為落實到古詩教學中,就是要使學生愿意讀、會讀、能讀懂古詩。
所以我在這節(jié)課中分別采取了研讀精講、自讀共賞與略讀展示三種不同的教學形式,帶領孩子們讀了其中的《望岳》《登飛來峰》《己亥雜詩》三首。
將“讀字作為古代詩詞教學的一根紅線,貫穿始終,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誦,感知詩歌的聲韻美;體驗情感、把握情境;品味意蘊,把握意境。
通過三則材料的比較,掌握托物言志類詩歌的鑒賞方法。
四、說教學過程激情導入后,首先進入研讀《望岳》環(huán)節(jié)。
對《望岳》的作者及寫作背景簡單介紹,即開始指導學生“搖頭晃腦讀出自然節(jié)奏”。
我以第一二句為范例,告訴孩子們劃分節(jié)奏的方法,然后要求大家邊讀邊在詩句上劃出節(jié)奏,并搖動腦袋,使朗讀更有意思。
學生很快進入角色,一個個讀得搖頭晃腦、有滋有味。
通過節(jié)奏的劃分,學生讀出了詩意,對詩歌的內(nèi)容有了整體把握。
接著,我結合詩的內(nèi)容繼續(xù)給學生作朗讀技巧指導。
同樣以第一二句為例,我讀,讓學生聽出朗讀的輕重音及語速的急緩,學生聽讀辨識之后,再給孩子們講解輕重緩急的處理方法。
這樣,學生既可以從老師的示范中獲得啟發(fā),又可以通過同學之間的商討互相激發(fā)語言組織能力,挖掘文學審美潛能。
掌握朗讀的技巧,必須在實踐中才能落實,“手舞足蹈讀出輕重緩急”環(huán)節(jié)為孩子們提供了實踐的空間。
我鼓勵學生用心琢磨,讀出古詩的音韻美。
通過指導重音讀、拖音讀等技巧,啟發(fā)學生讀出“造化鐘神秀、陰陽割昏曉”的畫面美,體會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豪邁之感。
又采用讀單句、讀整首詩、齊讀、指名讀等多種方式,以讀帶品,詩人“如何望”這個問題也順利解決。
有了前面不斷朗讀品味的鋪墊,我順勢引導學生深入思考:作者僅僅是在說想登上泰山嗎?人生中有哪些事也如登山一般?在對第七八句反復吟誦后,學生讀出了詩人的情懷。
帶著這份豪情,我們又分角色朗讀、背誦了這首詩,此時,學生們已被作者的壯志豪情所感染,“含英咀華讀出古詩意境”。
這樣入情入境的朗讀,學生能不陶醉于其中,并好學樂學嗎?《望岳》的學習就在節(jié)奏明朗、聲音諧美、感情充沛的朗誦聲中結束了,而《登飛來峰》的教學,我給足學生朗讀的時間,讓他們“觸類旁通讀出個性理解”,根據(jù)剛才朗讀《望岳》的方法自主朗讀。
然后,針對學生朗讀中出現(xiàn)的問題給予指正。
學生互評互議,共同提高。
在引領學生充分感受了前面兩首詩的美妙之后,我大膽放手,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,把朗讀《己亥雜詩》的主動權交給了他們。
有了之前學習方法的滲透、啟發(fā),學生們真正做起了學習的主人,在“舉一反三讀出創(chuàng)意無限”環(huán)節(jié)中,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