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辦公廳主任在組工干部業(yè)務培訓班上的業(yè)務輔導:如何改材料 政府辦公廳主任在組工干部業(yè)務培訓班上的業(yè)務輔導:如何改材料各位培訓班同志:各位培訓班同志:秘書不但要能寫材料,而且要能改材料。</p>
修改材料的難度不亞于撰寫材料,修改者不但要能看出材料的毛病,準確修改完善,使之符合工作規(guī)范,還要讓原稿起草者心服口服,這是很需要眼力和水平的。
關于修改材料,歷來是仁者見仁、智者見智,各有真知灼見。
下面,我結合實踐談談材料修改問題。
一、判斷材料主題是否符合要求所有材料都應圍繞主題起草,從來沒有主題不明的材料。
鮮明的主題是材料的生命和價值所在,也是真正體現(xiàn)材料作用的核心所在。
我們起草材料之前都要首先確定主題,然后才能動手寫作,否則材料就有可能因主題不明而亂七八糟、不知所云;該體現(xiàn)的沒有體現(xiàn),該強調(diào)的沒強調(diào),讓聽者感覺不到位、不過癮。
材料不論長短,都要緊緊圍繞主題把事情說清楚,讓別人看明白。
每個材料突出什么觀點,講什么內(nèi)容,選擇哪些素材,說到什么程度,面向哪些對象,分析哪些問題,把握什么口徑,表達哪些想法,體現(xiàn)什么意圖,實現(xiàn)什么目的,等等,這些都要根據(jù)工作需要,圍繞主題、突出重點地組織材料、搭建框架,然后起草文稿。
所以,修改材料首先就要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題,如果符合主題就可著手修改,否則就要打回重新起草,不做無用之功。
二、利用“皮尺尺量法”衡量材料篇幅所有材料都有一定篇幅限制,從來沒有不受篇幅限制的材料。
材料篇幅長短主要取決于所反映事項本身的復雜程度、面向對象、文種、應用場合、工作要求等諸多因素。
修改材料第二法則就是控制材料篇幅。
確定主題沒有問題后,材料起草者可自行刪減或者增加內(nèi)容,從篇幅上滿足材料要求,而后再動手審閱修改其他內(nèi)容。
此外,還要注意材料體態(tài)美,做到整體布局勻稱均衡,避免頭重腳輕、肌體發(fā)育不全等現(xiàn)象。
材料的各個層次、層次的各個段落、段落的各個句子、句子的各個用詞,都要講究份量協(xié)調(diào)、表述連貫、文辭整潔以及語意明確、內(nèi)容全面等。
增減材料篇幅通常由起草者動手較好。
主要是因為起草者作為具體操辦人,知道材料詳略取舍的重點,本人動手操作更易掌握尺度。
這種辦法在實踐中用得較多,也很有效。
因修改基于篇幅長短,故稱之為“皮尺尺量法”,篇幅長短根據(jù)實際需要而定。
三、刪繁就簡突出材料重點每個材料都有重點所在,整篇材料有全文重點,每段文字有每段文字重點,同樣工作面向不同對象或者不同場合,其重點都各有不同,既需要起草者很好把握,又需要修改者控好詳略。
我們修改材料時要認真思考材料的重點是什么?看看材料是否充分體現(xiàn)了重點?例如,同樣是抗災救災主題的材料,在不同場合就有不同重點:如果用于對下部署工作,材料重點就要放在目前形勢、職責任務、工作安排、后勤保障、工作紀律等方面;如果是對外宣傳,重點就要放在總體形勢、救災舉措、救災成績、社會